手診氣色形態與診斷

 

作者簡介

張延生,教授,工程師。男,漢族,1943 3 月出生于陝西省延安市瓦窯堡,山東滕縣人,1969 年畢業於北京航空學院發動機工藝系工藝專業,曾任光明中醫函授大學易學教研室主任。兼職與曾兼職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中華名人協會理事、炎黃道家文化研究會會長、中國醫學氣功研究會理事、(19884月曾任)北京中醫學院大學生手診研究協會顧問等職。並且被數十個企、事業、單位等聘為決策或指導顧問。

早年為北京青少年和北京航空學院排球隊(全國甲級隊)主力隊員。受父親影響,自幼知識及愛好廣泛。大學期間常負父親首創的經絡測定儀予人測試診斷,以求經絡實質再探。1976年首觸研氣功養生。1979年與同道共研發特異現象,繼接國家任務掀應用熱潮。1981年始修煉並研《易》。夥志同者發表彎曲的多維空間及超空間作用力等論文,引起學術注重。1987年入選國家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古代科技展暨現場表演團,代表中醫、養生界現場演示(主要包括手診氣色形態診斷法)及學術講演3個月有餘。致使香港各界哄動,受新華社表揚。事蹟為多國與地區的電視臺、廣播電臺以及近百種書刊雜誌主動專題推介。1988年出任電視連續劇師魂的製片總顧問。與劇組人員共同努力,使該片 1989 年榮獲金雞獎的頭等獎。

主要業績在研製無人高空偵察機關鍵部件、6000噸橡膠壓力機、光電跟蹤、數控等加工工藝技術方面,獨具創建與成果。特別是在研《易》過程中,屢經困惑之憂,頓悟之喜,終於棄傳統之法暫不用,自拓學徑。即不從訓詁、經文辭句入門,而自象數開竅,實踐中尋理;匯現代科學,回饋研探實踐。累二十數載心血,精聚體驗,匯論己見,不僅探索出學《易》捷徑——一套科學的易簡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並在領悟中醫藥、經絡、人體科學、傳統文化並哲學思想及易學、象數真諦方面,更具獨特見地、成果和體系。1983年參與創辦光明中醫函授大學並任教於其中。1983年開始義務推廣簡單、易學、易掌握、易推廣的以氣血、顏色、形態為基礎的望手診斷的方法,受益者廣泛。1985年起,又奔波於國內外,辦學、講演、參與學術。學員3萬有餘,聽眾近50余萬人次。期望易理再探,易華重現。經北京市教育局核准,1988 年率先於國內創辦全國性的易經函授班。學子3000。自編易學教材 17 種、13 冊,300余萬字。既有古《易》原經、原文、原著,又有當今現代科學之易學論文及論著。填補了我國社會辦學中易學教育的空白。出版並發行了《易學思想概說——張延生演講錄》、《心易》、《炁易》、《易經與氣功》、《氣功與手診》、《易學入門》、《易學應用》、《易象及其延伸-易象延》、《易與和諧》等著作與錄音帶。在國際國內的學術會議上,發表了易學象數理論是卦彖象爻辭的依據易學象數理論在醫學臨床中的應用研學易學的方法和途徑等數十篇易學功底深厚,揭易醫學象數學精髓,影響深遠的論文。由於發古人之未發,言今人之未盡之意,故引致同仁們極度好評。1997年在東方網景網路傳統與現代欄目中,率先開延生學苑易學等專欄。重點宣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相對穩定相對平衡系統的尋求以及易學基礎知識和思想方法。1999年在加拿大多倫多創立多成易學會,並於次年 1 月在多倫多市舉辦多成易學會首屆國際易學研討會;同年創辦多成易學會網站www.DuoSuccess.com),用中英文宣揚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2001年在太極易www.TaiChie.com)網站開延生學苑專欄,專門宣揚中華文化之精華易學文化。2004年春節前,在此網站公開發表了對2004年至2023年期間這20年部分運氣的走向與發展大趨勢的預測。並且還運用獨創的易學場效應理論,指導首鋼香港合資公司標牌的造型設計與創意。協助策劃確定 "TOM.com" 網路公司名稱及上市時機等。經常參與各種測試判斷實驗,取得驚人成果。並在此界破除迷信中,做出貢獻。

 

   

應廣大醫務工作者與手診診療研修者的要求與需要,也為了進一步的推廣與普及1980年以來,我所推行的以氣血、顏色、形態與各臟腑器官肢體相互參合的手診診療技術與方法,再根據我1986年與1988年所編寫的氣功與手診內部教學提綱與該綱的修定本的手診基本、基礎部分,以及在此之前與同時期的講課錄音材料,還有1993年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的《氣功與手診》一書中的手診部分,整理修攺與增刪而成此書,以饗讀者。

起初我在易經與氣功學習班上,傳授靠氣血、顏色、形態在手上不同的臟腑器官的對應位置上的變化,來判斷人體疾病的方法,是因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與八十年代氣功及八十年代初期後的易經,正是處於”“的時候。雖然我所舉辦的易經與氣功學習班的收費非常低,可是來參加學習班的學生,基本上都是靠工作單位的工差費用來支付的,再加上,每位學員當時的收入都很低,靠自己的收入來支持學習與交通、食宿等費用,也是比較困難的。公家單位給學員們支援了學習與出差費用,回到單位學員們對單位、對領導得有個交待才行。氣功修煉達到最基礎、最基本的功夫,只少也需要100天左右的百日築基時間,可是20天的時間又能學成、練成什麼功夫呢?絕大多數學員是不可能的學煉成的。但是為了推廣易經與氣功事業,希望大家能再次出來參加各種易經、氣功學習班時,還能得到本單位職工與領導們的支持,因此我就在我與我單位所舉辦的易經與氣功的學習班上,傳授了以氣血、顏色、形態的變化來確定人體的病症的手診方法。由於此法定位清楚、直觀,既較全面又準確,同時其方法簡單易學、易掌握、易推廣,因此在學習班上只用兩天的正式授課時間,大家基本就能掌握此手診方法的要領。等學習班結束,回到本單位,通過同事們的手,能判斷些各自的病症;通過同事們另一隻手還能判斷其愛人或物件的某些病症。這樣單位的職工與領導看到這些學員學到了真本事了,就有可能繼續再支持學員們再次出來參加相關的學習。

由此出發點出發,從1983年安徽徑縣氣功學習班上,我就開始義務的傳授這種手診方法。隨後在我所負責的光明中醫函授大學組織的易經與氣功學習班上,定為必須傳授的手診方法。並於198710月中國科技館在香港舉辦的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展暨現場表演會上,作為首要的中醫診斷技術在展覽會上進行了現場診病3個月有餘。前來排隊接受診斷者達5千多人。不少香港居民還留下位址、電話,想參加這種望手診斷方法的學習班。經香港無線電視臺多次的邀請,1987127日在其歡樂今霄的黃金節目時間段,由其金牌司儀何首信主持了此手診的現場介紹與直播了此手診技術為數位香港著名的藝員們的現場診斷實況。

更加可喜的是,有不少本來就是醫務人員(包括從事西醫的醫務人員以及後來出國從事醫療事業的人員)和對傳統醫學診斷思想與技術關心的學員,在易經與氣功學習斑結束後,回到自己的醫務單位,很快地就將此手診方法運用到了自己的臨床診斷實踐中。經過不斷地臨床診斷,發現此手診方法的判斷準確率是相當得高,故而有些學員在臨床診斷中,至今仍然還保持並使用著這種臨床的輔助診斷方法。此界還包括那些數量更大、更多的喜愛這種手診方法的廣大的學員、民眾與研究者。

書中的手診與診治內容,是我過去多年望手診病與遙感診斷經驗的一個總結、歸納與概括。由於是依部位為,而氣色形態為,同時它又是個臟腑器官肢體的對應性立體表述模式,為了使廣大愛好與研究者參考、學習方便,我特意充實了手診的對應位置及對應臟腑器官肢體圖,以及手診的具體診斷與某些治療方法等內容,以供醫療臨床診治參考之用。

由於男性與女性雙方在此種望手診斷中,是靠各自不同的左手或右手來分別進行的,由其各自對應的臟腑器官肢體的對應位置圖中我們會發現,實際上臟腑器官肢體的對應分佈關係應是:男子左手的對應位置與分佈狀態,是由人體的背部方向向前看到的對應結果,而女子右手的對應位置與分佈狀態,是由人體的前面方向向後看到的對應結果。這二者對人體及臟腑器官肢體的觀察方向是相反的。雖然我們由人體的前面與後面所觀察到的同一方向上的同一臟腑器官肢體的前後邏輯層次的形象與形態是相反和不同的,可是我們的望手診斷所對應確立的臟腑器官肢體的同一位置層次上的形象與狀態,是以該臟腑器官肢體的最大、最基本的內部構造的前後位置上的平面投影狀態,為其基本對應的狀態;再加之,我們又以左手大拇指方向為人體及其一切臟腑器官肢體的左方的定位原則的確定,以及臟腑器官的針對性、對應性分佈的相對立體性分佈的確定,同時我們望手診斷時的基本原則也是確定的,故而並不會影響到病症及其位置的對應性判斷地正確與否的。希望廣大讀者、愛好者與研究者能在此基礎上,發揮、發展、發揚與提高,使該望手診斷與治療方面的這一種便捷的方法在醫學臨床診治上,更加完善、更加充實、更加簡便、更加準確、更加可靠,而且療效更加顯著、更加圓滿。

由於本書對氣血、顏色、形態與臟腑器官肢體分佈等的對應關係,我們已經有了個基本的介定,所以對掌握了這種望手診斷技術與方法的臨床醫生來說,因為其所接觸到的患者,基本上的病情與狀態,靠醫生們的診斷經驗與其他的診斷技術的參預,基本都是可以確診的,因此這又是一種非常容易做到對各種疾病進行由表及裏統計、歸納的臨床實驗的好機會與好手段。甚至可以不用投入什麼科研經費就能做到對多數疾病及其先兆與預期的確診——只要在手上各臟腑器官與肢體的對應位置上,尋找、統計、歸納出不同的氣血、顏色與形態的不同表現與病症的對應關係就可以了。如果同類或同種病症統計的數量足夠多,而且又分析的比較細膩的話,由於氣血、顏色、形態的差異性的存在,況且對比者差異性的症例又足夠的多,那麼相對比較準確的定量性的資料規律,也有可能總結出相對較正確的規律。比如,血壓具體數值的基本情況、血糖指數基本是多少、心肌酶具體指數基本狀況、轉胺酶的基本數值等等。當然,如果再加上使用其他光學、光譜、機算機等現代科學儀器與設備的參預與分析,還可以發明靠氣血、顏色、形態的變化,對手掌、手背、手指(其中還包括皮膚、血液等資訊的提取)、指甲等差異性變化,進行直接對病症診斷與治療的手診儀,那又可使更多的沒有學過手診或不會手診診治方法的人,很方便地就能瞭解到自己的身體狀況。由於本人的經濟實力的欠缺,這自然也只能是我的殷切希望與願望了。感謝有心的人們,願此期望能早日實現!

在本書中,我們採取了聊天兒與講課式的語言風格,所以語言較隨便自然。根據我多年的教學實踐與編寫教材的經驗,還有廣大學員的親身感受、體驗與反映,我認為這樣的語言方式會使讀者感到更親近與更親切一些,因此,對我們所談及到的內容就比較更容易接受一些。當然了,這種語言方式所寫出來的書,可能有些人覺得囉嗦了些,認為有些內容可能有些重複或講得有些煩瑣,但是我卻認為對這種一般人們需要重新認識與接受的有些新內容,必須要反復強調,才能使讀者產生深刻的印象與概念。所以,希望大家能耐心地讀下去,你將會受到許多的啟發,甚至還會有頗多的收益的。

值此,我們借此書再次出版之機, 對啟功老前輩曾為此書提名; 對沈乃新先生、沈炘小姐以及靳少敏、張靜女士在錄音效果不理想且又十分艱難的整理過程中,所給以的熱情支持和耐心地幫助, 還對人民體育出版社及孫敬敏責編,表示真誠地感謝!

 

張延生  陳抗美
2005730日於草昧書屋

  

   

 第一章、傳統中醫的望診基礎理論

 一、望診概論

 二、望診精要——“明堂六部提綱解釋

 三、手診觀色十法——“相氣十法提綱

 四、五色與臟腑的關係

 五、手診顏色與症狀的關係

 六、手診八卦診斷圖

 七、卦象與疾病的對應關係

第二章、望診的基本規律

 一、手診方位的確定規律

 二、手診中的各種形狀與顏色的判斷規律

 三、手診顏色與體症辯析

          白色

          紅色

          淺紅色

          深紅色

          鮮紅色

          暗紅色

          紫紅色

          深咖啡色

          淺咖啡色

          青色

          青白色

          青紫色

          黑色

          黃色

          暗色

          暗紫色

          青暗色、灰暗色

          暗咖啡色

          色素沉著

 四、皮膚的性質、形態與人體疾病的關係

第三章、手診各區位置的劃分及定位

 一、手掌各區的劃分及定位

          頭區

          鼻區

          眼區

          面頰區

          口區

          食道區

          胃區

          腎區

          生殖區

          氣管區

          左胸(肺)區

          右胸(肺)區

          腰區

          肝區

          脾區

          膽區

          上、中、下三腹區

          多夢區

          失眠區

          高血壓區

          低血壓區

          暈區

          疲勞睏乏區

          供血不足區

          肛門區

          直腸區

          氣虛區

          心區

          浮腫區

          風濕區

          膀胱區

          皮膚區

          左肩臂區

          右肩臂區

          左耳區

          右耳區

 二、手診經絡的劃分及定位

          膽經區

          肝經區

          小腸區

          心經區

          大腸經區

          肺經區

          膀胱經區

          腎經區

 三、手背各區的劃分及定位

          後頭區

          脊椎區

          頸椎區

          胸椎區

          腰椎區

          後背區

 四、手診中關於四肢與大腸經位置的幾點說明

 五、自填手診區域定點陣圖

第四章、手診具體望法

 一、依據氣血顏色形態變化判斷病症

 二、氣血顏色、形態變化與疾病辨析

          頭區辨症

          眩暈區辨症

          高血壓區辨症

          低血壓區辨症

          眼區(包括左、右眼)辨症

          鼻區辨症

          口區辨症

          牙、腮區辨症

          食道區辨症

          胃區辨症

          腎區辨症

          生殖區辨症

          氣管區辨症

          左胸(肺)區辨症

          右胸(肺)區辨症

          腰區辨症

          脾區辨症

          膽區辨症

          腹區(上、中、下三腹)辨症

          多夢區辨症

          失眠區辨症

          疲勞區辨症

          肝區辨症

          氣虛區辨症

          心區辨症

          供血不足區辨症

          浮腫區辨症

          膀胱區辨症

          皮膚區辨症

          風濕區辨症

          肛門區辨症

          直腸區辨症

          左肩臂區辨症

          右肩臂區辨症

          左耳區辨症

          右耳區辨症

          手掌經絡區辨症

          脊椎、脊背區辨症

          後頭區辨症

 三、臨床實踐中的幾點說明

補遺

           嘔逆(噁心)區

           嘔吐區

           吐血區

           虛脫

           休克區

           結腸炎區

           闌尾炎、盲腸炎區

           帶下區

           淤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