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卦序──兼論周易卦序及其思想
張延生 2008-6-14

 

“墨家”認為“無窮可盡”。

他們認為“盡”,對空間來說,就是無所不至;對數目來說,凡是是數都能數到。可是他們並沒有提及到應該如何去數盡這些無窮多的數目。於是提出了“不知其數而知其盡也,說在明者”的解決方法。其意思是說,雖然不知道人類的確切數目,可是由於採取了“問一個人,數一個”的方法,當所有的人都被數(問)到後,既使具體人的確切的數目還是不知道,可是已經知道是所有的人了。由此觀點我們可以知道,無窮多的數目不可能像有限數那樣可以確切的知道,只要將其排成序列並按一定的順逆方法依次去數,既使是無窮多也可以盡數——達到無窮大或無窮小。當我們從今天的“集合論”的觀點來看,它所假設的無窮多人的集合,是屬於“可數集”或“可列集”的概念。這正是最基本的自然數集的內涵——“能否排序,是能否可數的充分且必要的條件”。也就是說,只要有了排序,我們就能在“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的無限時空中,找到或判斷出事物對應的準確或唯一的結果(這也是“卜”“筮”的目的)。這很有可能是受“易學”中“連、歸、周”三《易》的“易卦”、“序卦”、“卦序”等與自然數的排序有關的影響,所選取的思路。更有可能是受“墨學”該觀點的影響,後來戰國時期及其之後,“易學”中的“易卦”、“序卦”、“卦序”、“雜卦”、“變卦”、“卦數”等,才採取了某些有序的排列方式(雖然有可能他們並不是“墨家”學派的人)。

我們大家談及“先天”卦與“後天”卦的某些排序問題,都會很感興趣。“先天64卦”的排序,是有一個明顯的排序與生成公式,可直接推導出來的。用一個函數公式就可以統一的表述清楚其排序與位置,其中又不會產生“悖論”現象,說明“先天易”卦、數及其產生與排列,是有一定數理理論指導的系統性(科學)學說。故而它是很科學的理性的排序。

具體計算公式與方法如下。

S=(n1-1)2的5次方+(n2-1)2的4次方+(n3-1)2的3次方+(n4-1)2的2次方+(n5-1)2的1次方+n6

以上公式中,

S是該卦的總數。其取值範圍在1到64數之內。S數值所表述的也是其所對應的幾何卦形在“先天64卦”排序中的對應位置。

其中,

n1表示是初爻數;
n2表示是二爻數;
n3表示是三爻數;
n4表示是四爻數;
n5表示是五爻數;
n6表示是上爻數。

以上各爻,如是
“陰爻”,則取2數;
“陽爻”,則取1數。
故n1,n2,n3,n4,n5,n6=1或2。

後天”64卦序及其《周易》“序卦傳”中的排序,是無法用一個公式進行統一的理性表述的,顯然其排序是以“二二相隅,非覆即變”的規律進行經驗性的排列。它是不能應用同一個公式進行全部涵蓋與推導它的排序及位置的,更不用說它中間的64卦的生成了。其中,主要是包含有“對”、“反”兩類卦象規律的某些排列特徵,而這兩類卦象規律又無法運用統一在一起的理性公式,進行統一的表達。說明《周易》64卦的產生與排列,不是一個有確定性數理理論指導下的經驗性之說。要是說有理論指導的話,只少要包括“反”、“對”兩種甚至以上的不能統一成一體的不同的理論。雖然近些年來有許多易學專家對其64卦的排序,根據各派“義理”之說進行了某些“理論”上的論證與“修正”性排序,終就因為論證及修正者本人,理論脫離實際與實踐的泛泛性空談,雖然絞盡了腦汁,可是仍未摸到其排序的實質。如果,大家真正是按《周易》中的學問與實踐相結合時,就會真切的感受或體會到,我們的實踐,如果是按照“序卦傳”中的順序進行對待及處理時,就會取得順利的成果,若違背其“卦序”的規律,往往就會失敗。這說明,“序卦傳”的編排,是根據大量實踐經驗、教訓、成功、失敗等規律,長年修正、組合、編纂而成的。不信,大家可以聯繫聯繫國際、國內或周圍所發生的人人皆知的大事,看看“序卦傳”是不是這個規律與道理。“雜卦傳”的編篡,也是如此。若想借助“雜卦傳”的編排“道理”來修定“序卦傳”的排序,更是異想天開了。否則,《周易大傳》就沒有必要將其專為指導占筮的兩個“傳”,進行分別性的排列敘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