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是壹個村民,在這個幸福感缺失的年代遇到多成而學會守住心中壹份甯靜,自覺是壹份難得的幸福。馮綺雲 wrote:你現在所得的,看來比 “教授” 和 “博士” 們多和充實王廷素 wrote:...還好我很懶,又沒有讀書的天賦,雖然晚了點,至少現在已全身而退...

沒有比較級,博士們也是很充實的,比如他們在實驗室研究有64億人期待的各類疾病的疫苗,以及往外太空尋找適宜人類居住的星球...這些夠充實而忙碌了。
前年在杭州因爲工作關系,接觸過幾個國內壹流的內分泌專家,得知他們及其同事朋友,很多年近六旬,甚至有的四十不到,就開始遭受糖尿病、高血壓等內分泌、心血管疾病,他們掌握著國際先進的醫學咨詢,卻自身難保,更別說爲壹般的民衆排憂治病了。

對于多成,我想無知有兩種:
1. 沒有渠道獲得關于多成的信息,更不會主動去搜索。
記得大學時還和中醫班同學壹起上過課,覺得他們還背古文實在落伍。我們生活在西化的年代,我爲學西方文化而暗喜。隨著讀了幾年書,忘記了農村的草藥,有病時更不會想起中醫,壹度將家人引至錯誤的方向。

2. 有幸得知多成信息,但缺少眼光去辨別新事物的性質。
大部分人,根據自己的經驗知識想當然作出判斷。記得論壇有朋友說過,古文的天上面壹橫是較長的,文字的變化亦說明我們開始師心自用,變得不知天高地厚。
若說第壹種無知者(如我)可憐的話,那麽第二種則比較可悲。都說自卑與自戀是壹對姊妹花,那麽無知的孿生兄弟便是自大。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我們所做的多成信息廣告將讓這類人變得焦躁:小眼瞪大眼猶如看猩猩似的盯著我們,壹張紙能治病嗎?

因此,《就診須知》中明言,告知他人網址。作出什麽選擇不是我們所能左右,過去的個人體驗:
說多了(有意願傾聽者另當別論),自己也將陷入壹種自大的境地——高估自身能力,有種損人不利己的感覺。
當很多人還身處不知的生存危象中,病急亂投醫如盲人摸象,能抱著象腿已經不錯了。而我們已經騎著大象前進,只是前面先生所開辟的小路,大多人不敢走,以至于我們得不時停下來修路以讓大象通過。馮auntie們所做的工作,後人定當銘記。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以上爲昨日夢呓,略爲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