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否簡化中醫配藥煎藥的程序?
不少人認同中醫的價值,但總覺得中醫配藥煎藥的程序太過繁瑣艱辛,甚至視為畏途。
中藥不是不可以將之成品化,而且極為簡單,問題是對療效有影響。
中藥劑型與療效息息相關,同樣配方不同劑型,服用後產生的藥效、持續時間和作用特點都有很大差異,甚至會有相反作用。古人認為:「湯者蕩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緩也,不能速去之。」同為丸劑也有分別:水丸易化,蜜丸緩化,糊丸遲化,蠟丸難化。
綜合考慮物流、倉儲、成本、時效、可行性、操作性、中醫傳統和中華文化的特色等諸多因素之後,我們決定使用湯劑,取其快捷、高效、方便和價廉,適應多成醫院的運作,適應現代的人們(最重要的是這裡包含了中醫獨有和極其珍貴的療效倍增器,即不同的人煎藥療效也絕不相同)。
任何事物均有利弊,此法唯一缺點是稍為麻煩了些。但配多幾次,跑多幾次商場之後,基本所需的藥物就已齊全,以後就不需每次搜尋了;煎熬嘛,反正天天都要吃飯。
小常識:同一方劑而言,不同劑型吸收速度和生物利用度順序如下:溶液型>混懸劑>散劑>膠囊>片劑>丸劑>包衣片/丸。各式劑型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