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住院治療的利弊權衡

DuoSuccess.com

醫院的前身是用來收留無家可歸在街頭流浪的貧窮病者,現在則諷刺性地發展成為商場和推銷員的集散地。

一般人都以為醫院是由一班穿著白色筆挺又潔淨的制服的醫務人員服務,潔白的消毒床單,一塵不染的病房,撲鼻的消毒劑,一瓶瓶的藥品……。相信每個進入醫院的病人都希望醫院只是一個短暫入住的地方,病好了自然就回家與家人團聚。就算病人染上絕症,他們心底亦會有一絲希望:精湛醫術的醫生和先進科技一定會使我從疾病的魔掌脫離。

很少人知道原來醫院是全世界最高危的地方,你會在醫院裡感染到其他地方不會有的超級病菌,引發新的疾病。人們在沙士期間,早已經領教過醫院是一個極度高危的地方,但醫院的危險處並不局限於有傳染病爆發的時段,醫院時刻都是疾病的溫床。

據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的報告,每年有200萬病人在住院期間患上「醫院病」,佔入院病人數十分之一。在1995年,有88000人因此而死亡,醫療費用因此增加45至110億美元。最常遇到的「醫院病」是尿道感染及肺炎,以及:

相形之下,家居環境對康復更為有利。

其實很多靜脈輸液點滴並不需要(因為給藥途徑的選擇原則是能口服的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的不靜脈注射,能靜脈注射的不靜脈點滴)。有些人小小的感冒也靜脈點滴二天:)

美國兒科教授 Robert Mendelsohn, M.D.醫生在他《醫學叛徒的自述(Confessions of a Medical Heretic)》一書中建議以下的策略:最好我們不要生病,生病也不要入醫院。家中分娩遠安全過醫院分娩。如果要在醫院分娩也應在分娩後盡早帶嬰兒回家,如果要在醫院進行一些檢查,也安排在日間做完檢查就立即能離開,不要住院,很多化驗及檢查如果安排得好是無需住院的。就算要住院,最好是步行進去,自行出來,而絕對不是躺著進去又躺著出來。